HOTLINE

020-56254347

科普知识

咨询热线

020-56254347
设计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知识
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校准新能源车“航道”

发布时间:2025-11-13 22:50:11  点击量:

  ▲新国标规定,乘用车每次启动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图/IC photo

  近日,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制修订计划,公安部组织完成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件》”)。其中提及限速要求:乘用车每次启动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0~100km/h)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

  这一监管动向迅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是面向所有机动车的国家标准,但相关内容披露后,舆论普遍将之聚焦到新能源汽车上来。这主要是因为,该国家标准之所以需要重新修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安全技术标准带来了新的挑战。

  其中,新能源车辆百公里加速性能的设置就是行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公开信息显示,当前市场上,部分新能源车型标榜百公里加速时间甚至可低至2秒以内,这一数据不仅显著超越了传统燃油车的普遍性能水平,也与绝大多数用户在现实驾驶场景中的实际需求相偏离。

  更值得警惕的是,过强的初始动力输出若未加合理限制,还可能带来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道理很简单,过度强调加速性能很容易模糊高性能车与普通家用车的功能边界,导致部分驾驶者在缺乏相应操控能力的情况下“误用”或“滥用”动力系统,最终因超出自身驾驶技术水平而酿成交通事故,并放大事故后果。

  另外,在营销层面,一些车企习惯将极限加速度与“推背感”作为核心卖点进行宣传,也无形中向消费者传递了鼓励超速驾驶的心理暗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众对安全驾驶规范和交通法规的敬畏之心。

  近年来,社交媒体上频频出现驾驶者展示“极速”驾驶画面的内容,将危险驾驶行为异化为炫耀资本,这种风气的蔓延背后,或与部分厂商在宣传中过度突出加速性能有关。

  从行业良性发展的角度看,若企业间陷入对加速数据的盲目比拼中,也可能“带偏”行业发展风气,使研发资源过度集中于动力输出的极端提升,而忽视整车安全性、智能化水平等更为综合且关键的技术维度。

  要知道,汽车工业体系本身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消费者的需求也多元化,过度“卷”加速性能,既与大众主流消费需求形成出入,也不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逻辑。

  因此,本次《条件》中拟规定乘用车默认状态下百公里加速时间不低于5秒,可视为对当前行业发展趋势的一次理性校准。

  需说明的是,该规定并非完全限制车辆的性能潜力,而是要求将更为安全的动力输出模式作为日常启用的默认选项,这意味着用户在特定场景下仍可自主切换其他模式。这一设计既考虑到公共安全的基本诉求,也兼顾了用户对车辆性能的多样化需求,体现了必要的平衡思维。

  当然,此次《条件》征求意见稿内容涵盖范围广泛,不仅涉及动力输出管理,还包括多项提升车辆安全性的规定。如要求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具备能够快速切断动力电路的功能,以降低电池起火风险;规定当时速超过10km/h时,车辆驾驶室前部显示装置应自动关闭娱乐影像及游戏功能,以从技术层面防范驾驶干扰等。这些条款均是监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新风险点的精准回应。

  总体而言,此次标准修订的核心导向十分明确,那就是在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行业必须将“安全”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公众也乐见更多车企在安全技术上积极“内卷”,而非单纯追逐“更快”“更炫”的营销噱头。唯有将安全视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筑牢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底。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元岗街313号新宝3大厦25号 电话:020-56254347 手机:15870074921
Copyright © 2024-2026  凯发娱乐全球公开(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89079628